close

       雲林縣北港地區的大部分人士似乎並沒有將臺灣的歷史讀通,而且再加上以大臺北中心思想為中心所長期透過媒體扭曲的歷史空間錯覺的謬誤,其所列舉北港自古便屬於諸羅縣的論點,表面上看來似乎很對,但基本上是滿有問題的;何以如此說呢?


       根據康熙年間諸羅知縣周鍾瑄主編,陳夢林主修的《諸羅縣志》記載,諸羅縣所轄之範圍幾乎包含整個現今的臺灣全部一半以上,將其分為南北兩路,東南至蔦松溪與鳳山縣為界,西南與臺灣府相界,北至後山卑南覔境。但也正因如此北路所轄之廣衾,為便於至臺灣府洽公辦理所需,因而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滿清政府將在臺的明鄭王朝消滅後,設治以來便一直常駐佳里興﹝也就是現在的臺南縣佳里鎮﹞,而未歸治。


       但我們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學校教育亦或是社會教育,從小學社會科教育及至長大之後生活資訊的介紹卻一再的混淆視聽,告訴我們的訊息皆謂『嘉義舊稱諸羅,乃是過原住民諸羅山社所在地。』但事實上請大家回去打開嘉義縣市地圖和臺南縣地圖;不難發現,事實上諸羅山社實際上乃在現今的臺南縣境內,而現今將其記載為「豬軂壻」,或是「朱軂山」;其實是來自早期漢人移民拓墾初期對於原住民蕃社的譯音,且常因鄉音的腔調不同所記載流傳文獻也不同。


        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更因大陸移民渡臺入墾日多,且加上諸羅縣幅員廣衾管理不易,於是便劃虎尾溪以北至大甲溪以南增設彰化縣,縣治設於今彰化市內;大甲溪以北增設淡水廳,廳治設於現今新竹市內。至於現今我們所理解和看到的嘉義縣市,實際上一直以來從未真正歸治於現今嘉義市,及至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圍攻諸羅城十月的發生,清廷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翌年﹝1787年﹞十一月初三日下詔,易稱「諸羅」為「嘉義」。


       綜觀此事件過程不難發現此一歷史的謬誤在於,閉鎖四方城池不敢開門迎戰的地方,竟然最後被予以嘉獎鼓勵;相較於現今的雲林縣境內的北港【蔡家、陳家】、土庫【陳家】、西螺【廖家、張家】、褒忠【張家】、斗南【劉家】、崙背、斗六【劉家、吳家、張家】、林內【鄭家】、麥寮【林家、丁家】、臺西【丁家、鄭家】等地你我的先祖勇敢開城迎戰;請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義助滿清政權來平定所謂的『亂民』,那試問誰才是真正應該被褒忠獎勵的呢?


       而雲林縣之設治其真正目的乃於清朝末年,因國力衰弱,且內憂外患不斷的情況之下,再加上列強覬覦臺灣這塊土地,所以當時劉銘傳才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上疏奏摺《奏請臺灣建省意見疏》而得到應允通過,並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完成臺灣獨立建省之事務,且增設雲林、苗栗兩縣,到了光緒十九年﹝1893年﹞則再度增設南雅廳【今之桃園縣】,其實主要目的不外乎因同治年間牡丹社事件之故,想要積極的開山撫蕃,因此更嚴肅地來說,雲林縣民更應該有著對臺灣雲林這片土地更謙卑的態度『向原住民說聲對不起』,因當時所有的思維考量,完全乃是立基於對山區資源的掠奪開發和對針對原住民進行所謂的『教化』管理。


       雲林縣最初設於今南投縣竹山鎮九十九崁土名雲林坪林圯埔所在,有『前山第一城』之稱號,範圍更涵括了現在南投縣內信義、仁愛、國姓、魚池、集集、竹山等鄉鎮,屬沙連堡和鯉魚頭堡所管轄。後來因為清水溪和濁水溪交會處之竹山地區在每年夏秋之際的雨水季經常氾濫成災導致交通中斷,因而在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將縣治從竹山林圯埔雲林坪遷到斗六門來,這在當時的行政區域範圍來說從北港距離縣府所在地可說是相當近的了,因為必須還要考慮到現在南投地區和現在古坑、林內等山區民眾的洽公辦事。於此加以釐清何以沿海鄉鎮經常覺得明明屬雲林縣境管轄,卻有種離斗六很遠時空方面的錯覺。


       一樣都是因過去河口港阜發展的聚落,雲林在清朝時期便站了五六個之多,由北往南分別如海豐堡轄內的麥寮鄉海豐港、臺西鄉五條港、臺西鄉狀元挖﹝臺西和四湖交界處﹞、四湖鄉箔仔簝港、口湖鄉井水港、牛尿港﹝成龍村﹞、下湖口港、逮仔挖﹝臺子村﹞,當然包括笨港﹝今北港大部分﹞,港埠航運之發達是直接與對岸大陸的泉州、福州、廈門或是澎湖的馬公澳進行對渡貿易。


       然而反觀今日北港的衰落,難道北港人自己都不須負起責任嗎?即便是日本人統治時的北港郡,其人口只估算中山路【宮口街】附近便將近一萬多人,更何況不包含現今北港鎮其他郊區的聚落人口數在內,但是二次大戰之後,地方上民眾經常有種心態一味認為地方要發展就只是水溝加蓋、道路拓寬,然後將一幢幢的公有歷史建築像是北港支廳、舊北港郡役所、新北港郡役所、北港郡合同廳舍、武德殿、北港街役場、北港護生院、北港厚生院等全部拆除殆盡。


       試想縣今雲林境內也只有北港鎮在日治時期有兩間郡役所,一則所在位置於現在顏思齊登陸紀念碑附近的「舊北港郡役所」;另則所在位置則是位於朝天宮後方的「新北港郡役所」,但是長期在地方派系和政客分贓,以及地方知識分子的不聞不問,視若鄙襲的情況之下,一味的相信所謂道路拓寬地方就會繁榮,導致一件件的被拆除殆盡,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蝲仔街的被拆除拓寬,竟有人白痴到相信將因此而繁榮熱鬧起來,然後開始在附近買下幾棟房子。


       就連幾年前的北港糖廠宿舍區,地方一些號稱所謂文史團體的社團卻只抱持著山頭主義,而年輕一輩所謂的高級知識份子,說句不客氣的根本不曉得書都念到哪邊去了,雲林的路權被其他縣市霸佔,非但不吭聲,還一副理所當然,自然而然久了以後便會誤以為北港離嘉義比較近的錯覺。


       事實上即使沒有高速公路或是東西向快速道路經過北港,北港仍可經由大埤鄉﹝只有一溪一橋之隔﹞進入斗南、斗六或進入大埤鄉透過聯美大橋進到虎尾;這路線是本人曾親自以摩托車走過且側過時間的,不然過去筆者的觀念也和許多北港當地人一樣誤以為北港離虎尾、斗六好遠。


       另一方面是高中聯招的分區謬誤,何以北港鎮的公私立高中職長期以來都被劃入嘉義區聯招,然後卻落得一個敬陪末座的臭名,而不得獨立招生,早期虎高、斗高正因如此被人家認為不是辦得很好的學校,但後來兩校堅持脫離獨立招生,才漸漸提升學校的辦學績效;那試問北港地區﹝北港、水林、四湖、口湖﹞的呢?


        除此之外,一樣都是港埠發展背景,我們只需比較鹿港和北港便可看出些許端倪,鹿港除了香客多之外,觀光客也多,且筆者多次去鹿港也發現當地人對於他們土地認同感頗高,甚至引以自豪;但相較於北港呢,將糖場五分火車鐵軌拆除填平地下道、將北港火車站拆除興建麥當勞,將日治時期的兩間郡役所拆除,官商勾結炒作地皮,將一些有歷史意義的廟宇不斷拆除重建,甚至有次和外地友人去北港某間廟拜拜時,廟方態度極不友善,甚至還說『你是要看啥曉,沒什麼好看的,我們北港只要一間朝天宮就有夠我們吃一年還有存。』


       在現今1530歲的年輕人方面,當你們在抱怨時,難道都沒責任嘛,曾經本人與之談話說你們只會抱怨『北港沒發展、沒什麼好玩,害我都不敢跟人家說我家住哪裡時。』本人反問她說你們這邊當時不是開了一些大賣場還有一間大型百貨公司嘛?對方的回答竟然是:『那間百貨公司賣的東西都嘛是便宜貨,鐵定是劣質品,有夠爛的;要買我寧願到嘉義市去。』


        原本以為只有 一兩 位如此,後來發現在此一年齡層的幾乎都有這種觀念,還抱怨說怎麼沒有新光三越、大遠百、廣三SOGO等等之類的;但事後本人想了又想發現他們似乎忽略了人家台北、台中、高雄乃至於臺南的一些大型百貨公司大樓,每個專櫃租金都很高,相對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當然將所有的成本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以致於同樣的商品即便是同樣的設計師、公司、工廠,在並非劣質品的情況下,北港地區的東西相對就比較便宜。


       總結以上的歷史背景、交通因素、教育觀念、消費觀念等種種面向,其實現在的北港之所以會如此,是自己當地的居民所造成的,請問是誰選出那樣沒文化水準概念的縣議員、鎮長、鎮民代表、立委和里長?又是哪一群人在不斷地賤賣國有土地,卻自以為有所建設,而不去整合相關歷史景點提供在地和外地遊客可以參觀遊覽,看看別人再回過頭來問問想想自己,為何鹿港﹝鹿仔港﹞能北港﹝笨港﹞不能?鹽水﹝鹽水港 /  月津港﹞能北港不能?大甲﹝梧棲港﹞能北港不能?安平﹝安平港﹞能北港不能?以上所舉都是歷史上發展背景相近的,地方百姓從不檢討自身內部問題,卻只會一味的怪東怪西,書都不曉得唸到哪裡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volang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