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環繞著斗六市周邊一圈,倘若人們拿出斗六市地圖查閱一番;可以發現基本上,現在所稱的「雲林溪」基本上恰好近似圓形,更明確的說應該說像是個「雞蛋型」。

 

 

    再加上周邊太平老街歷史街區,歷史更可算是淵源久遠的了!況且,再經過排樓整修、道路翻新之後,若真要論述,自火車站為起始點,延伸大同路,銜接太平路與中山路等;那麼的話,相關的人文歷史調查,乃至於事後的交通動線規劃、配套措施等因素,皆須加以進ㄧ步考量。

 

 

    至於若是談論到有關「雲林溪的源頭」,目前頂多循著途徑似乎也知道說到了古坑鄉的東和就被蓋住了。洽聞縣府有意,將雲林溪掀蓋,並搭配斗六市衛生下水道工程,來進ㄧ步予以整治;那麼的話,其實基本上該這麼說吧,雲林溪的綠美化規劃,實際上更加應該將其視為整體雲林縣跨鄉鎮的計畫。

 

 

    或許就連在雲林縣出生長大的人們,倘若不是唸臺灣文化或臺灣歷史相關科系;或者是有興趣的人,根本不會曉得雲林溪對於明鄭以降的斗六門地區的市街發展乃至於軍事區位佔有相當的重要性。

 

 

    雲林溪的源頭,在過去清朝時期的文獻記載,乃是源自於現今古坑鄉荷包村「小坑仔聚落」,亦即現今「建德寺—地母廟」、巴登咖啡一帶,因此在歷史上又被稱之為「小坑仔溪」。然而歷經多次洪水氾濫改道,其中尤以虎尾溪對於南北水文的變幻無常影響最為巨大最;加上多次如嘉義大地震、梅山大地震、斗六大地震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河川的改道與人群的遷徙,漸漸才形成其上游以當今海豐崙溪為最大的支流,此部分相當程度與日治時期「戊戌水患」之後,臺灣總督府決定「護山造林政策」,以及針對臺灣西部主要河川進行興築堤防、護岸「束流整治」有相當大關係。若是再往上游循線追蹤,則分別有:北勢坑溪、南勢坑溪、檨仔坑溪、梅林溪、石榴班溪,到最後一同匯入雲林溪。

 

 

    亦即就是說將來湖山水庫一旦完工,古坑、斗六、斗南、虎尾、莿桐等地居民身家財產性命,在每次豪大雨和颱風來臨時,就真得要「挫得等」!畢竟溪流的不確定性很大,再加上雲林溪當初因為遭受斗六市區居民的嚴重人為汙染緣故,斗六市中心的居民為了眼不見為淨,便誇張到乾脆要求當時縣長將其加蓋。

 

    然而,雲林溪在每個階段的歷史上,都各具有其意義;其中從中央研究院所藏一幅『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變斗六門激戰圖』可以看出,當時因乾隆五十一年﹝1786﹞,斗六門地區民軍隔著小坑溪一帶,亦即現在的「雲林溪」,配合清朝北京中央所增援派遣之福康安、海蘭察等軍隊;甚至不惜開城門迎戰,對抗當時跟隨「林爽文事件」起兵作亂;並於當時所謂的「斗六門大街」,也就是今日大家所熟知的斗六市「太平路」發生強烈激戰,結果死傷慘重。

 

 

    歷史總是弔詭的,關城門拒絕迎戰的縣市,最後卻可以被褒揚說「嘉其忠義」,而開門迎戰死傷慘重的大蒲林、斗六門、他里霧、塗褲街卻被視為賊窟,想來也真可笑。由此可見,小坑仔溪﹝雲林溪﹞嚴格說所扮演的功能,相當程度來說如同高雄市左營區的「舊鳳山縣城」,或是鳳山區「鳳山新城」所在,爾後道光年間「曹公圳」劃為內外壕溝,或者是屏東市中心「萬年溪」同樣扮演重要功能的「護城河」一般。

 

 

   另ㄧ方面或許大家所不知曉的是,引發當時「林爽文事件」之導火線,竟和現今的雲林縣林內鄉當時的「楊姓家族」有關;當時因為原先擔任駐守石榴班汛把總陳和,將天地會的黃鍾予以拘捕,並押解到諸羅縣城。加上同時諸羅縣境內跟隨「天地會」居住於當今雲林縣林內鄉的九芎林「觸口坪頂」的的楊光勳與其弟弟楊媽世不和;於是楊媽世便自行創立「雷公會」組織,結黨以之對抗,形成兩兄弟各自糾群眾結為會黨。

 

 

    加上楊文麟大兒子,因為屬於「螟蛉子」,係早先楊家因楊文麟妻子婚後久未懷孕,於是向他人領養者。楊媽世因為對於家產的分配、爭奪,加上早已在諸羅縣境內,因為知縣冷震金對於地方官僚欺壓百姓「藉勢藉端」,以「路傍屍」任意栽贓民眾殺人,藉此勒索金錢或加以恫嚇,埋下社會不安躁動的因子。隨即沒多久,楊光勳也號召群眾糾集,組成「添弟會」意圖與與楊媽世的「雷公會」相互抗衡。當時官府追捕甚急,時任攝縣事董啟埏原本只應捉拿有組織的楊媽世及楊光勳即可,但是官吏卻逮捕楊光勳的父親楊文麟,並威脅楊文麟交出其子楊光勳,不僅如此,更將其家產全數抄封歸公。

 

 

    嗣後,清軍把總陳和再度又拘捕天地會的張烈,該夜把總陳和將兩要犯夜宿於斗六門ㄧ地,於是乎天地會乃認為機不可失,將滿清把總陳和殺死,劫走天地會黨成員。導致會黨人士紛紛逃入大里杙;然而事後諸羅官吏卻又因查辦過於激烈,大肆搜捕之外,甚至藉端勒索、騷擾平民、焚燬民舍,到最後牽連至「天地會」,致使社會人心不服、抗官拒捕,最終迫使當時即便有官職在身的林爽文,逼得不最後率眾起事,終在南北投堡的茄荖山豎旗抗清。

 

 

   當時被北京官方派來之總兵柴大紀接報自已的軍士被殺,要犯又被劫走,於是便認為城區周邊全是反清的「天地會」人士,且放縱士兵當街隨意拘捕加以充數,且諸羅縣官員藉此機會向人民公然燒殺搶奪,中飽私囊,濫殺無辜。
 

 

    然而在會黨方面,此時「 天地會」為了掩飾,乃將革命黨人所組成的「天地會」改為「添弟會」來予以矯飾。並以楊光勳、楊媽世兄弟不睦為理由,歸罪於楊文麟家族,一如以往滿清官員士兵找到了對象就將楊文麟的財產全部洗劫一空;此事相關過程,不難從事後從北京內地派來的按察使李永祺來臺勘審,最後也以歸罪於現今雲林縣林內鄉楊文麟一家來予以定案上奏,羅織入獄冠以罪名。

 

 

    楊家原本在斗六門堡一帶當屬家財豐厚,且又有官稱職銜的大家族,卻因兄弟紛爭且參與會黨之故,所有財產則為當時清政府所「抄封」,於是乎在史料檔案中,便可見「楊案  叛產抄封田」之類的古文書。即使時至今日,若到林內鄉坪頂村的成功國小附近,亦即「坪頂遺址」附近的竹林內,仍散落許多古墓群,上頭有的仍可看出文字,額刻「平和    楊公諱文麟之佳城」等許多文物隨地散落,至今未見雲林縣政府和文化處相關重視與研究。

 

 

    當時擔任斗六縣丞之方振聲、把總馬步衢和其眷屬全數殉職,後清廷於斗六門北門建「昭忠祠」。爾後同治元年又爆發「戴潮春事件」,地方官吏、仕紳和居民受害死傷慘重,事件平定後官方將此些忠骸葬於斗六門南郊「義塚」,也就是現今大學路二段鎮南國小旁「社口公墓」前方的「靖安寺」和「萬姓公祠」,前者是收埋戴潮春事件死難之遺骸,後者則是涵括清光緒末大小民變,甚至是日治時期「雲林大屠殺」等事件,歷史進程當中堆疊了近萬人的遺骸,而此處乃雲林斗六市之風水寶地,目前四週三面為雲林溪﹝小坑仔溪﹞所環繞,一旦硬接通大學路之交通,將破壞一切斗六的風水寶地。

 

 

    但到了日治時期初,原「昭忠祠」已漸傾圯,於是乎當時的嘉義廳斗六支廳長乃將該地拆除,改建斗六武德殿演武場及武德殿事務所。然而位於小坑仔溪﹝雲林溪﹞一帶又形成日治初期曾驚動日本國會和國際聯盟的「雲林大屠殺」,除了在斗六大街發生激戰外;時為明治莫大正初期,當時斗六支廳利用歸順式的舉行,使用當時候國聯國際公約嚴禁使用的毒氣將參與歸順式之近萬名斗六門地區民眾,殺戮殆盡,史稱「斗六歸順式大屠殺」;亦即用誘降方式,然後將歸順式的人們予以殺戮。

 

 

    因而除了討論雲林溪的整體外,真若要達到韓國首爾清溪川的標準並非不可能,端看是否有將河流「藍帶作整體規劃;甚至不但兼顧到環境生態之外,進一步影響都市景觀的,此外更是一個有歷史意義、人文意涵,有故事的地方,如此才有辦法吸引觀光客。

 

 

因此,若要說到目前雲林溪的源頭在哪呢?有人會直指是在古坑鄉東和﹝溪邊厝﹞,乃至於荷苞村所在內部的「小坑仔」聚落,但實際上還可以追溯的更遠,甚至影響層面廣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volang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