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林縣斗六市有這麼一句俗諺,而所反映出的正是現今斗六太平老街在過去的繁華與興盛;然而現今除了一些有心研究人士,或是中老年齡層的人們之外,可以說是鮮少人知曉的。

   
甚至有人曾經質疑說,所謂的『街頭媽祖間』,是在指哪個地方、哪間媽祖廟?但是鮮少人知道現今在斗六街上有兩間媽祖廟,其中一間稱為「受天宮」的,原先位置所在並不是現今所在地;而是在現在的斗六圓環上方,它之所以會被遷到現今所在的地點,乃是因為當時日治時期推行皇
民化運動的時候,被日本人所拆毀;至於所謂的『街尾觀音亭』,便是指在太平老街街尾,靠近雲林溪、郵局一帶的永福寺。

   
然而現今所建的永福寺可以說幾乎難以看出它的歷史年代的久遠,而在寺外的角落卻堆了一大堆的石柱和近似石碑的東西,上頭刻有許多早已幾乎要模糊不清的文字,但現在只能靠手的觸覺去摸出;用眼睛是無法直接看出的,也就是說在十多年前永福寺在重建時,幾乎將所有原先舊有的石柱、石碑全數拆除,甚至連早期清朝的匾額和雕塑也全數破壞,由此可見在臺灣許多廟宇,雖然號稱是地方上年代久遠、地位崇高的大廟,但是對於文化資產可說是相當不重視。


   
在清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雲林縣訓導倪贊元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如是寫道:『觀音廟一號永福寺,在縣城南。道光二十八年業戶陳玉芝倡捐監修。一號湖山巖......。』可以說是看盡了斗六太平路﹝清朝時稱為─斗六大街﹞的興衰,與時代的更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volang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