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清代康熙年間台灣的府志或縣志有文字記載開始,濁水溪口,因為長年的輸砂量,而形成了居住有近百人十幾戶的海豐島。後來因為日治時期佐佐木將軍因國防需求的勘察而稱之為『佐佐木島』,其所在位置是在現今的濁水溪口,從康熙五十六年纂成的《諸羅縣志》ㄧ書便有所記載,但相關更清楚的則要到雍正元年劃現今虎尾溪以北置彰化縣,同屬當時期的『彰屬八景』之ㄧ的「海豐漁火」。其實台灣很多廟宇神祇來源的傳說有相當大的謬誤,並不是說從海豐島迎來的香火便代表海豐島就是在台西。


 


    至於安西府廟方的相關沿革,有關乾隆六十年(1795)所載「漁民正在海豐島附近海域作業,忽見東方五條港口狀元澳外有道金光」,關於這段記載,其實在中國歷代皇朝對於漢字的使用,是區分相當清楚的,即使是沒念多少書的市井小民;所謂的港,指得是可以停泊大船者,但是澳呢,則是原先有可能港爾後淤積的內港,或者是河口港之類;如位於珠江口的澳門、香港便是。


 


至於《雲林縣志稿》中記載有關雲林沙洲的部份,之所以記載,1947326日 將原先的佐佐木島改名為海豐島,今天大家叫它,「外傘頂洲」。那根本是爲了掩飾黨國體系、官商勾結之下殘害雲林沿海美景和濱外沙洲的事實,所加以捏造的。


 


    海豐島,從清康熙二十三年台灣入清版圖開始最早ㄧ本的《台灣府志》之中,便已經存在;歷經三、四百年的歷史,縱使有變遷,我們看看現在拱範宮媽祖廟離海岸線有多遠,便足以清楚一二。面積相當於一個虎尾鎮那般大的海豐島,卻再她活了將近三百多歲之後,消逝於民國六、七○年代,就此四百多年的海豐島,至民國六十多年完全消失不見。然而後來離島工業區霸佔部份天然沙洲,然後再將北側進行抽砂造路與南端相連,於是因『突堤效應』現在又在濁水溪口形成新的沙洲,ㄧ大堆麥寮、台西的政客和財團竟大言不慚的說;消失的海豐島又重現了,聽來覺得有夠無「恥」、無知;然而這般無恥的行為,終於有環保團體願意替臺灣這片土地發生,買下公車廣告,卻遭到ㄧ群自名為『文明人』他地大台北中心思想者,要求撤除,真是令人感到可悲。


 


    至於五條港的形成和狀元澳變成它的外港,相當大的因素便是乾隆十五年虎尾溪氾濫大改道,從此分新、舊虎尾溪,是故在有些文獻上甚至出現「虎尾溪港」這樣的名稱。另外,農曆 三月十日 夜晚,適值潮水飽和。十日滿潮時間約在傍晚六點左右。這個季節捉什麼魚?沿海的潮汐情況為何?關於這點在清朝周璽所編的《彰化縣志》之中有相當詳細的記載。


 


    至於外傘頂洲,則是另ㄧ回事;在日治時期1904年迅速測繪的《台灣堡圖》之中,外傘頂洲甚至面積相當大,從麥寮經過台西交界的出海口,一直延伸到北港溪口,上面甚至有居住相當多的人;爾後日本人亦因國防所需而將其內徙,但除了外傘頂洲之外,其西南方還有統汕洲、箔仔寮汕。


 


    四百多年來,這些濱外沙洲保護著我們沿海的生命財產安全;三四百年來,張李莫府千歲,陪伴著拱範宮的媽祖婆、慈海宮的觀音媽,看顧著活跳在烏水溝的『媽祖魚』,亦就是現在大家所講的『臺灣白海豚』,陪伴著每壹年媽祖聖誕、千歲千秋日的來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volang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