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北市板橋區深丘里深丘莊「深丘福德宮」,一間早已幾經多次改建甚至遷徙的土地公廟,加上晚近廟宇改建總是講究金碧輝煌,至於是否哪裡有了什麼裝飾藝術上的禁忌或錯誤也都不多加考量;致使對於大多數人們來說,人們眼裡並不會多加注意期間內部所隱含的文化底蘊。

    然而此間土地公廟相關的捐提碑,倘若逐一探看上面的姓氏名諱,不難窺見期間所透露和反映出原先活躍於北臺灣地區,漢人先民將其稱為「擺接平原」所在地,在更早之前的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之前,早已有許多不同社群的南島語系原住民族的「凱達格蘭族」在此生活著。此區域之所以稱為「擺接平原」乃是因為最初活躍於此的原住民族社名為「擺接社」之故,然而就其社域所在範圍事實上涵蓋可說相當廣,加上其日常生活賴以維生的模式乃是過著火耕、漁獵的型態。

    然而原先的擺接社原住民族,因為歷經漢人移民的進墾逐步喪失了土地,加上乾隆年間的「賜姓政策」,從捐提碑上面的相關人士名諱得以發現像是「姓拾的」、「姓榮的」、「姓潘的」、「姓夷的」、「姓卓的」、「姓池的」、「姓鐘的」、「姓宛的」、「姓章的」、「姓籃的」(竹字頭,籃姓,並非誤寫)、「姓弓的」、「姓尚的」、「姓茅的」、「姓胡的」、「姓海的」、「姓留的」,其中在捐提碑之中所出現的罕見姓氏,以潘姓為最大宗。

    另一方面,從捐提碑之中,吾等更不難發現爾後最初進到「擺接平原」深丘聚落周緣聚落生活的姓氏族群多數係以江姓、游姓、羅姓、簡姓、藍姓、徐姓等客家族裔族群。

    迨至二次戰後,隨著台北縣政府大樓,演變到當今的新北市市政特區的建立,將原先軍警眷村所居住的區域,予以重新規劃;甚至將原先的深丘福德祠所在地,予以遷移到當今人們所見到的位置。

    也就是說,目前所見,並非原先最原始的所在地,但從捐提姓氏名諱,得以發現一些像是「祈姓」、「郁姓」、「臧姓」等則是爾後1945年之後,隨著國民政府來臺落腳臺灣者。

    據此,即使外觀並不起眼能夠引人注意,只是作為周遭聚落信仰中心的一間福德祠,卻也不難從當中所留存不同年代的文物,透露的蛛絲馬跡;得以讓後代人們進一步深入發現瞭解一個聚落在不同歷史進程之中,對於周邊區域開拓的族群互動過程,不同族群之間,生活在同一片土地所產生的競和關係,逐步演變到現今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volang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