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林縣斗六市社口公墓,因為當地民代連墳塚地都不放過,意圖運用來炒地皮,導致如今社口公墓內許多清乾隆以降年間的古墓遭到破壞、剷除,其中甚至不乏雲林縣史上相當重要的舉人、進士者。

 

    然而,到達現場一看,竟發現到遠處靠近成大斗六院區那邊工程車依舊在施工,中間一堆土被胡亂翻攪。但也因為社口公墓的遷葬過程,卻意外地在該範圍區域內地底發現距今一兩千年以上的「社口遺址」;從現場所見,不但有許多清代遺跡,甚至還有許多屬於「貓兒干遺址類型」陶器殘片。但是考古遺址現場,竟隨意堆放著,而並未如同正式考古遺址那般,亦即沒有像南科考古遺址般撐起帆布遮罩等保護工程,以達到良善的保護。不儘如此,更在考古現場發現倒塌的夯土磚牆殘段,更證明筆者自過去所主張的早期在民國八十九年〔2000〕左右,於斗六「永福寺」周邊進行田野調查之際,在靠近雲林溪天然河道旁所見一段低矮城基,不過同時,倒是發現清末光緒年代《雲林縣採訪冊》一書當中所記載的『社口埤圳』。

 

    至於相關調查研究報告,也不曉得要拖到何時。試想,為何從民國一○二年〔2013〕拖到現在,另一方面,原先位在社口公墓前方,靖安寺兩旁原先有民宅所開設的店面、住家之類,結果如今看到四周全數用鐵皮圍了起來,獨存靖安寺和福州公祠。『福州十一縣公祠』主要應該是清朝來臺負責平定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之亂」,道光年間「林恭、李石之亂」、咸豐三年〔1853〕「曾圭角事件」,以及同治二年〔1863〕的「戴潮春事件」等不同時期被調派來臺參與平定民亂的軍民。其中像是乾隆年間跟隨林文察、柴大紀前來的福州鄉勇、團練,關係更是至為重大。不過,「福州公祠」另一可能性,據斗六當地長年研究的退休教師陳南榮老師指出,「福州公祠」門後,尚且更多的是有求必應古墓,與後來二戰後伴隨國軍渡臺落腳的一百多位福州老鄉的骨灰塔。

 

    另一方面據居住斗六市,長年研究斗六地區文史的『臺灣雅石工作室』,斗六高中退休的陳南榮老師研究指出,除了清朝士兵外,其實尚且還有日治時期來斗六市傳授傳統技藝的師傅,但最終一個都沒有回家,全都葬在這裡! 但是,如今所見,相當諷刺的是,當初雲林縣府明明對外講說是要規劃為公園綠地『社口公園,雲林溪歷史文化園區』。但現場所見看到考古挖掘,都尚未進行完畢,便已在挖水溝、綁鋼筋、開馬路等其它行為。最過份的莫過於號稱國立的成大,連當初『斗六國軍819醫院』該校醫學院卻一再以土地不足為理由,阻撓原『臺南州斗六郡斗六街陸軍第八聯隊眷舍與避病舍』進行相關古蹟文化資產的指定審查;就更別說該地區地底下,具有地緣關係,循地勢分布,應有更豐富的史前遺址,甚至有相當可能性有人骨遺骸。

 

    雲林縣,雖是光緒十三年〔1887〕才設縣,但是在更早之前的乾隆年間,早已設置『斗六門分縣丞。』 不儘如此,在考古現場更可看到完整三合土結構的城基構造物。而像此類建築構造物,同樣情況若是在臺南市民,則是極力爭取保護,並積極將其列為古蹟,反觀雲林縣斗六市放眼望去盡是炒作房地產、炒地皮。難道這就是所謂開發歷史長達四百多年的斗六市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volang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